重症监护单元环境控制要求与技术措施《医院洁净护理与隔离单元建筑技术标准》GB/T 51457解读

发表时间:2024-08-15 16:42

重症监护单元环境控制要求与技术措施《医院洁净护理与隔离单元建筑技术标准》GB/T 51457解读

三秀医疗

图片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24年第80号公告于2024年5月8日发布了《医院洁净护理与隔离单元建筑技术标准》GB/T 51457-2024(以下简称《技术标准》),自2024年9月1日起实施。


洁净护理与隔离单元主要包括重症监护单元(如ICU、CCU、NICU等)、易感染患者正压防护单元(用于干细胞移植、脏器移植、重度烧伤、严重哮喘病患)以及负压隔离单元(可用于空气传染病患者,以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用于感染性疾病科接受、排查疑似病患)三个部分。


本文将重点解读《技术标准》中重症监护单元部分。我国重症监护单元(ICU)服务病床数或医院病床总数比例、每10万人口的ICU床位数都还远低于发达国家,今后ICU的建设量很大。《技术标准》的颁布与实施将有利于我国ICU合规、合理与经济的建设。


图片


01   重症监护单元

图片


图片

重症医学是研究危及生命的疾病状态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方法的临床医学学科。重症监护单元(ICU)是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

重症监护单元(ICU)包括综合 ICU、专科 ICU。

综合 ICU 主要指内科的 MICU、 外科的 SICU 和急症的 EICU

专科 ICU 主要指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肾科重症监护病房(UICU)、产科重症监护病房(O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烧伤重症监护病房(BICU)、麻醉重症监护病房(AICU)、器官移植重症监护病房(TICU)等,部分专科ICU 如心血管重症监护还可细分为冠心病的(CCU)、心脏外科的(CSICU)等。

根据世界重症监护医学学会联合会工作组的报告,将ICU定义为一套为危重病患提供护理的有组织的系统,提供重症和专业的医疗和护理,增强的监测能力,以及多种形式的生理器官支持,以在危及生命的器官系统功能不全期间维持生命。

图片


上世纪70年代,我国对重症患者的病理生理过程、治疗方案和结果进行了研究,并创办了专门用于重症监护的专业期刊、培训计划和资格。

现代重症监护除一般临床监护和治疗技术外,还具备独立完成心肺复苏术、人工气道建立与管理、机械通气技术、纤维支气管镜技术、深静脉及动脉置管技术、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胸穿与心包穿刺术及胸腔闭式引流术、电复律与心脏除颤术、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技术、持续血液净化技术以及疾病危重程度评估方法。还需对输送病患过程中,生命支持的能力(有吸氧、呼吸机、心电监测的能力)与有对各个医学专业疾病进行紧急处理的能力。


图片


2005年我国成立了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08年重症医学科被批准被独立二级学科。标志着ICU已经进入临床,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

2006年发布《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和管理指南》、2009年公布《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以及《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 51039-2014与《医院洁净护理与隔离单元技术标准》GB/T 51457-2024国标的颁布规范了我国重症监护单元建设。

由于传统的临床医学依据人体病灶部位,划分不同的专科,因此在临床实践中,更注重本器官系统的病变,对整体认识不足。ICU提出新的治疗观念,不像传统医护局限于对症治疗,而是着重于监护病患的生命功能并使之稳定,更强调整体性、更注重器官与器官之间的关系,认为人是一个整体,全身脏器的功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因此,重症监护室不仅仅是一个病房,而是一个拥有专职医疗、护理和专职医务人员的部门。

ICU床位多少在新冠疫情中是决定死亡率的重要因素,在国内外的疫情爆发初期均已证明了这点。我国在疫情中抗疫策略除了抢救危重症与重症患者外,重点将所有患者病原全部隔离起来,认为是防控的成败关键,在最短时间内将原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转换成传染病院或定点收治医院;快速建造如雷神山、火神山应急的临时住院医院;将会展中心、体育场馆等大型公共建筑改造成多床位的方舱医院等。

基于防疫的经验,平疫结合措施重点在于建立可转换的隔离病房(区)以及大量备用方舱。如果当时将这些人力、财力、物力放在建设可转换的重症监护病房,不仅RICU还有CCU,将工作重心从防控感染转到医疗救治上来时,也可更为平稳有序地度过感染高峰期间,能救治更多人、可有效降低死亡率。


图片


为此,我国卫健委2024年5月发布了《关于印发加强重症医学医疗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的通知》,要求到2025年末,全国重症医学床位达到15张/10万人,可转换重症医学床位达到10张/10万人,相关医疗机构综合ICU床医比达到1:0.8,床护比达到1:3。到2027年末,全国重症医学床位达到18张/10万人,可转换重症医学床位达到12张/10万人。ICU床位的建设成为国家重点关注领域。可转换重症医学床位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图片











02   国内外标准关于重症监护单元的阐述

图片


      纵观各国医院标准相关重症监护单元条文较少,德国标准更是过于简略,除中国标准外,日本《医院设施设计指南(空调设备编)》HEAS-02-2022,美国医院设施指南协会分布的2022 版FGI 指南包含了《医院设计与建设指南》、《门诊设施设计与建设指南》与《护理住宅卫生保健设施指南》,三本对重症监护单元有较为具体的规定。

图片


这些标准对重症监护单元的室内环境控制要求

大致可概括如下:

室内温度:设计范围很广,从16°C到25°C不等;

相对湿度:大多标准建议30-60%的范围;

换气:大多标准建议6次换气,其中2次新风换气。只有英国HTM 2025强烈推荐全新风换气,大概是为了避免空气传播病原体的再循环。

压差:日本、澳大利亚、阿联酋和英国建议在 ICU 区内采用正压,而德国、印度、美国和最近HTM 2025 建议使用零压。

空气过滤器:从MERV 7-8到MERV 15不等。

空气分布模式:除了中国规范外,没有十分具体的空气分布模式建议。

图片












03   我国最新技术标准对ICU设计的阐述

图片


     尽管目前并没有完整、统一的ICU设计标准,有的文件对ICU设计要求太低,环境控制要求无异于一般病房;有的文件对ICU提出过高的洁净无菌要求,或要求配置不当的空气净化消毒设备。

尤其疫情中应急颁布了许多相关的导则、标准,各自间有些条文互相矛盾或与原来的标准体系不太一致,使得设计、施工与验收人员不知所措。《技术标准》作为国标,统一提供了工程设计的技术文件,工程验收的依据,提出合适、合理的ICU环境控制要求及其相应的经济、有效的技术措施。

图片











04   ICU的医疗用房分类

图片


首先是确定ICU的医疗用房的级别为4级。《综合医院建筑技术规范》GB 51039将医疗洁净用房分为4级,最新颁布的《技术标准》明确定为Ⅳ级用房。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 规定平板暴露法评价空气微生物,按空态或静态条件下的平板暴露法测得的室内空气菌落总数。国内外大多标准要求ICU采用高中效过滤器作为末级过滤器的用房,换气不少于6次,至少可以使ICU医疗区域内悬浮尘埃与微生物浓度处于受控状态,这些简单的措施就能达到我国Ⅳ级用房标准。因此,我国《技术标准》将ICU定位Ⅳ级用房是合理的。

图片












05   ICU环境控制要求与措施

图片


ICU病房环境控制宜优先采用集中净化空调系统,配置的空调机组内不应安装臭氧或伴有刺激性成份发生或可促使微生物抗药、变异的消毒装置。不宜在系统管道上开设清扫孔。

《技术标准》提出了ICU净化空调设计参数等要求,是保障受控环境的无菌程度和清洁程度的必要数值,但可以根据具体应用场景提高设计参数。

图片











06   我国ICU实施过程中的痛点

图片


重症监护单元建立的初衷,就是把危重病患集中起来,ICU集中了全院各科最危重的病患,在同一空间内进行监护与治疗,以充分发挥受过良好训练医护人员的作用,运用先进技术对这些危重病患进行不间断监控和强化治疗。

与这种新型病房组织形式的良好本意不同,ICU在实际运行中有如下一些痛点。

① ICU感染率与交叉感染率很高

重症患者常常是病原体的长期携带者且极易沾染新的病原体,这些不同病种、不同部位与不同感染程度的感染源的共存加大了病患与病患间、病患与医护人员之间的交叉感染风险;ICU的收治对象因疾病或手术导致体质虚弱,抵抗力水平很低,且随时存在生命危险,属于极度易感人群,而且感染后往往将造成严重的后果。

另外,护理人员作为患者24小时的守护者和治疗操作的直接实施者,长时间、频繁地接触患者,ICU所需设备包括监测仪器和治疗、急救设备增加了接触感染的感染源,尤其与病患直接接触的监护、诊疗设备可能散发污染(如插管喷发气溶胶、呼吸机的排气等),很容易引起交叉感染!

ICU医生和护理人员的感染可能将病原体蔓延至其他科室,形成全院感染。且ICU病患治愈后,又返回原科室或分散到其它科室,使得在ICU内的病菌,甚至耐药菌株被携带到医院各处,有可能引起全院的流行,更加重控制难度。

② ICU室内空气质量差

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IAQ)是预防医院获得性感染的重要非药物策略。重症患者大多是重病、久病以及老年患者,其发菌、呼气以及身体散泄气味发生。加上ICU室内物表消毒量与频次要比其他病房多,消毒气味大。如室内气流组织设计不好,不良气味造成室内空气质量下降,医护与患者感觉不佳,即使新风指标达到要求也感到气闷、异味过大。

图片











07   对策

图片


如上所述ICU集中了全院各科最危重的病患反而增加了交叉感染的隐患,而且感染的复杂性与难以控制的特点,成为ICU环境控制的痛点。针对ICU对医疗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要有新的控制理念以及综合性的控制措施,而不是偏面强调某一方。《技术标准》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1)首先ICU区域医疗用房推荐Ⅳ级,优先采用净化集中空调系统。ICU内患者区域与医护人员区域宜分为两个独立空调系统。为满足Ⅳ级洁净用房要求。设计风量不小于8次,其中新风量不小于2-4次。ICU对走廊或走廊对外界宜维持不小于5Pa的正压,医护人员区域正压略高于患者区域,使得气流向外扩散流动。

2)ICU的净化空调系统和普通集中空调系统的新风系统、回风口和排风口应设置阻隔式过滤器。当ICU只能采用风机盘管机组时,Ⅲ、Ⅳ级用房采用的风机盘管机组的送、回风口设置高中效过滤器。至于Ⅴ级用房采用的风机盘管机组的回风口设置高中效过滤器,需匹配采用风机盘管机组的相应机外余压。

3)采用防水阻菌阻尘、防护病菌病毒材料制作的床上用品,医用床垫罩应涂有或含有杀灭或防止微生物生长的材料,具备有效阻断垂直传播、避免整理病床产生扬尘等特性。

图片












-END-


阻断床单元院感 | 用三秀尖端科技

地址 | 山东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

全国服务电话|400-1818-752


图片


扫码关注